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施路径(上)

发布时间:2023-11-01

数字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先导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是必然的战略选择。当前,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对比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数字经济规模发现,2021年美国数字经济蝉联世界第一,规模达15.3万亿美元;中国则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规模为7.1万亿美元。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为45.0%,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甚至超过65%。《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指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为39.8%,这与发达国家的占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数字经济时代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数据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生产要素、数据基础设施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供给和需求的界限开始逐渐模糊和融合。在此背景下,将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相结合,有助于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乡村生活更加便捷有序、乡村生态更加美丽宜居,赋能乡村三生空间,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了助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充分挖掘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能,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1月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与“三农”相匹配的数字化应用。2019年5月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0年7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进行战略部署,以进一步释放数字给乡村带来的红利。2022年1月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均提出要坚持统筹协调规划、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乡村地区延伸,以数字手段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继出台的上述利好政策为数字技术与乡村融合做了较好的政策准备和政策支持,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总结回顾了2021年以来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2021年全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已经达到39.1%,数字乡村发展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仍然存在数字环境、数字素养、数字技术发展水平、数字技术供给等方面的短板,难以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的完全融合,难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自从2017年我国迈入乡村振兴发展新阶段,乡村振兴内生机制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诸多学者开始探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等问题。而关于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相关研究成果相对有限,这是由于虽然数字乡村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已经成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中的重要形态,且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具有十分强劲的驱动作用,但数字乡村战略提出的时间较短,学术界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成果相对有限。Obare等早在2013年在研究肯尼亚乡村发展时就提出,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是解决肯尼亚乡村问题的方案,这有助于提升肯尼亚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分布。Löfving等基于瑞典和德国的案例研究结果,总结认为,只要保证顶层设计是公开、透明和包容的,则数字乡村战略可以解决乡村地区的空间不经济问题,为边缘或落后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Rivza等认为数字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补充了其他生产要素,并极大地刺激了创新、降低了生产成本,克服了阻碍许多小农户进入市场的信息障碍。但农业由于其特殊性,使得数字技术与农村农业相融合并未达到预期水平,尽管有许多例子表明数字化对农村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Velaga等认为农村地区的高成本市场可能会制约数字技术对农村农业发展的影响效用。

部分学者进行了关于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的经验性研究,但相关研究更多的是基于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某些维度,而不是从整体上探讨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或赋能水平。Townsend等指出农村互联网建设有助于减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国内也有学者基于“宽带乡村”工程来检验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应用显著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深化农村的分工合作,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有学者论证了农村电商通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三条路径实现减贫效应并实现乡村振兴。还有学者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大大降低农民现有的交易成本、提高农民现金流水平,从而能促进乡村振兴。

尽管关于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研究既有理论性研究也有经验性研究,但相关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系统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困难,首先阐述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然后深度剖析了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与困境,并据此提出关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建议,希冀能为推动数字技术更好地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一、数字化何以赋能乡村振兴:机理分析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助推器,正引领着人类社会进入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同样为农业农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农业农村通过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重新构建乡村基础设施,从提升生产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催生农村新业态等途径为农业农村带来颠覆性变革。数字经济通过与农业生产经营和乡村治理等方面相融合推动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等诸多领域数字化转型,使得农业农村的产业效率提升、业态模式多样化、乡村治理更加井然有序、政务服务更加便民、村文化得到进一步彰显、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数字经济通过数字赋能优化和重构了乡村三生空间,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如图1所示)。

6541ecb735ef2.png

(一)数字化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实现乡村产业发展,提高乡村产业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生产相融合实现农业生产过程智慧化并催生了全新的农业生产业态,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在数字经济形态下,数据成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并对传统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智慧农业通过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中的传统生产要素相融合,拓宽了农村产业的生产函数,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品的种类和产量均得到提高或丰富,以更低的农业要素投入获得更高的农业产出。数字经济助力农业农村发展不再局限于农业及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更进一步地推动现代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萌生农村新发展业态,包括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民宿经济等新业态,极大地丰富了农村产品种类。

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生产全产业链均有体现,包括种业智慧化、种植业智慧化、畜牧业智慧化、渔业智慧化、农垦和农机智慧化等。通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于种子基因检测、分子标记、表型处理,对良种繁育过程全流程数据化管理,使得育种流程可管可控,提高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从种子源头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实现种植过程中的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智慧灌溉、智慧农垦、智能农机等,实现农事生产实时监管、智慧育种万物智联,比如,华西村梨园种植中运用了无人机、无人值守果园机器人、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数据传感器等几十种高科技设备,使得梨园亩产在2020年超过1.5万元,甜度比同产区高一度;盒马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创新生鲜供应链模式,通过去掉中间环节的订单式农业直接采购。总的来说,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农产品精细化和标准化种植,使得农业种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都得到极大的提高。智慧化渔业则通过将在线监测、精准饲喂、智能增氧、疾病预警、远程诊断等数字技术运用到渔业中,充分提高渔业的生产效率。此外,数字经济还让农业应急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降低了农业遭受自然灾害的成本。通过建设和完善气象信息预警和农情信息调度系统、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动物疫病防治信息系统、水利卫星系统、林草防火预警系统等,不断加强预防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能力,保证农业生产有稳定的产出。

数字乡村新业态则是指通过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相融合萌发了如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民宿经济等新乡村业态。农村电商作为最为典型的乡村新兴业态,电商平台突破了传统农业上下游产业链间的信息壁垒和数据孤岛,通过互联网数据要素的流动让农业供给端和消费端的距离大大缩短,为乡村带来了产业活力。供给端通过互联网可以直接和消费者联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供给端能够及时地获得消费者偏好、需求量等信息,并及时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并扩大农产品销售量。三亚火龙果种植基地的农民通过大数据预测天气、消费者的甜度偏好和需求量,实现个性定制和精准营销。云南临沧通过电商平台将挖掘出的特色农产品(坚果)价值,从“有产量”向“有销量”“有品牌”转变,打造农产品(临沧坚果)品牌。伴随着农村电商这一新业态的出现,基于数字化建立供应链协同共享体系的智慧物流也随之出现。随着农村电商这一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快递物流行业也加速升温,但同质化竞争会造成快递物流业技术、资源、网络、人员、设备等的浪费,时效降低。通过引入农村快递物流智慧共配项目,整合县域已有快递企业资源使得当地快递企业的技术、资源、网络、人员、设备等得到共享共用,以“共配”提升“供配”流通效率,加快了城乡物流规模化、集约化运营。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民宿经济的强势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则是由于互联网的传播效应。很多以前名不见经传,但品质突出的乡村旅游景点知名度通过互联网应用如携程、飞猪、马蜂窝、小红书以及由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指导开发的“想去乡游”小程序等得到提升、旅游者数量大幅上升。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民宿经济也随之发展起来。通过途家、小猪短租等互联网民宿平台,消费者能更方便地对比选择乡村民宿,因此,消费者更有意愿选择乡村民宿短暂居住。伴随着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等新业态的出现,农民的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化,可以做直播、网上开店卖农产品、开厂做农产品加工等与农村电商相关的工作,也可以参与到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民宿等的经营工作中。不同于参与传统农业种植的农民工作,这些多样化的就业形式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乡村新业态的产业附加值显著高于农业生产本身,通过参与到数字乡村新业态的生产、经营和销售过程中,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升,能吸引更多的新“农民”回流。随着新“农民”和旅游者的流入,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活力大大提升。

(二)数字化助力乡村生活便捷有序

乡村振兴的内涵不只在于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生活振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生活振兴具体而言包括乡村治理效能提升、乡村政务服务水平深化以及乡村文化生机焕发。数字化让农民在乡村治理中更有参与感、安全感,数字化助力乡村政务服务办理更加便捷和普惠,也推动资源在城乡分布更加均衡,同时能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和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数字化让农民在乡村治理中更有参与感和安全感。数字化乡村治理让农民更有参与感。浙江杭州市萧山临浦镇依托“浙政钉”开发应用的基层治理系统解决了乡村治理中存在的村民诉求解决慢、信息沟通效率低、村级事务参与少等问题,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通过网上公开党务、村务和财务,乡村管理运营情况更加公开透明,保障了农民群众对村集体党务、村务和财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数字化乡村治理让农民更有安全感。通过大面积覆盖公共安全视频应用系统改善农村治安情况、减少危险意外事故等的发生,如在农村水域安装全景监控能有效防范溺水意外事故发生,安装水位临界报警监控能有效预防水灾事件发生;依托儿童福利管理信息系统精准开展农村地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数字化助力乡村政务服务办理更加便捷和普惠。数字化乡村政务服务让农民业务办理更加便捷。通过建设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平台、农村房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土地流转平台等数字化平台让农村的资产、土地管理更加规范,让农民可以一站式实现土地相关业务办理。其中,安徽省黄山市创新构建了全国农村集体资产全网数字化配置服务,对歙县昌溪乡万二村的农房经营使用权直播竞拍,这充分盘活了乡村的闲置资产,既能做到物尽其用,又能集中优势带动产业发展,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通过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等服务可以帮助农民在家中就可便捷办理医保、社保、财政补贴等便民服务。通过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其中,江西省的卫星贷款系统“大山雀”依据卫星系统预测的产量给农民发放贷款解决农民资金周转问题。数字化乡村政务服务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服务。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如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新职业在线学习等平台云招聘、远程面试、直播带岗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与用工岗位的对接;农村地区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法律咨询和接受法律援助,提升农村地区的“智慧法援”服务能力;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帮助服务和管理农村留守老人。

数字化推动资源在城乡分布更加均衡。数字化乡村政务服务让原本集聚的资源通过数字化形式更为均匀地分布到城乡空间中。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让农民足不出户也能获得优质医疗资源,如浙江省衢州市通过构建未来医院协同服务平台,让衢州市市级和区县的医疗资源集中到该平台上,让近8万衢州市使用该协同服务平台的城乡居民都有所受益。随着平台用户数量的增加,将有更多的城乡居民受益。城市里海量优质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电视进入农村中小学,大大地提升了农村教育质量、推动了教育公平。对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落后乡村地区,在线教育让农村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了教学环境,激发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数字技术助力弘扬乡村文化和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通过运用数字多媒体等手段记录和保存中国传统乡村非遗资源,数字化应用可以将田园风光、乡村古韵、农业生产、民俗活动等场景有效转化成数字场景,用更丰富的形式展现生机盎然的乡村文化,挖掘和弘扬农耕文明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时间与空间跨越、虚拟与现实融合。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建设公共文化云、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等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提升农民知识水平、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总的来说,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生活是通过数字手段进行乡村治理、政务办理和弘扬乡村文化,让乡村生活更有序更有活力,能提升地方品质。消费环境、社会交往环境、人文自然环境、城乡风貌、快速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升,即地方品质的提升能吸引人才的回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生活可以提升地方品质吸引外出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并能吸引数字技术人才到乡村工作。

(三)数字化赋能乡村生态美丽宜居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是时代的要求和使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强调在提高人口福利的同时,降低环境恶化风险。数字化为生态经济发展降本增效,对于乡村生态而言,数字化可以助力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治理,一方面起到提高乡村生态监管效用,另一方面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只有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治理好了,乡村才能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农资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等数字化网络化平台提升农业绿色生产监管能力。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全方位监测、监控和整治能力,比如空气质量监测、地表水和灌溉用水监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河流流域监测和整治、农作物秸秆焚烧火点监控预警等。以信息化手段助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如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实行数字化全流程管护。

(未完待续……)



作者:毛丽娟,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原文刊载于《治理现代化研究》2023年第5期,参考文献略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施路径(上) - 中昊智达控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