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7-3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在技术层面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将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引擎和动力支撑。

一、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

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前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可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居民共同富裕,让乡村居民共享改革开放伟大成果。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也是解决乡村问题的根本举措。数字赋能可以不断解放乡村生产力,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首先,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可以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测,不仅提高了产出效率和便于把控质量,而且精细化的运算还节约了生产成本,也使乡村劳动力得以解放出来。其次,数字信息平台的建立和运用可以为乡村产品销售提供广阔的市场,比如电商平台的使用让乡村产品远销海内外,既省去了传统上纷繁复杂的中间交易环节,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又最大限度地把商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防范化解市场供给风险,提高乡村居民的劳动收入。最后,数字赋能可以对农作物施肥打药灌溉等做到精准化、精细化,有利于减少污染发展绿色农业,同时数字经济平台可以为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吃喝游购娱一体化平台,助力乡村发展生态旅游业,创造就业岗位,多渠道增加乡村居民经济收入。

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助力村民自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数字经济通过赋能乡村“智理”,大力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形成全方位的乡村治理体系。首先,数字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党政干部在短时间内迅速汇集整合分析海量信息,精准把控乡村发展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准确把控民心民意,集中民智,有助于为乡村治理提供智能化的分析模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防止出现主观上的误判,提高乡村治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其次,可以通过数字赋能构建数字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平台,共享“数字红利”,便于有效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等,提升平安乡村建设的自治能力,提高乡村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加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最后,数字技术平台可以通过无人机等设备时刻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资源情况进行监测、汇聚成数据库并进行整理分析反馈预警等,有助于实施党政部门、乡村企业和全体民众形成合力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共同富裕不仅强调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强调要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文明的乡风是乡村的灵魂,数字赋能可以打破乡村地区文化资源的局限性,深刻拓展乡风文明的内涵外延,振兴乡村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借助数字平台可以打破传统文化传播的单一渠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让乡村居民获取之前接触不到的优质文化资源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提升认知水平、陶冶道德情操、开阔视野,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其次,数字赋能有助于推动乡村本地的文化宣传与保护,在广大民众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数字赋能可以更好地记录乡村风土人情、乡风乡貌,发展文旅产业,增进文化自信。最后,数字赋能“互联网+教育”模式能够让乡村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也可以让家长通过互联网学习补充知识储备,有助于搞好家庭教育,培育优良家风,让乡村小孩可以通过数字赋能和城镇小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二、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极,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智慧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与乡村产业加速融合、乡村数字经济新形态不断涌现、“互联网+”模式快速推广,但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着现实困境。

发展数字经济所需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相比,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落后,既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也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还包括发展数字经济所需要的相关配套设施。首先,乡村地区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的山村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等天然条件因素的影响,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导致网络设备运输和建设等难度大,投资建设所需的成本也比较高,再加上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无法全面顾及每一户村民。其次,乡村地区人员居住分散,乡村中心位置建成的新型基础设施,比如网络设施难以实现有效全面覆盖,有的地方通信设备信号差甚至无法获取4G信号,再加上宽带接口数量有限,互联网宽带的普及率低,乡村居民难以有效实现生产资料的线上购买、农产品的线上销售以及及时准确把握市场信息情况等。最后,产品加工储存、运输等配套设施不健全,无法支撑数字化运营的有效运作,农产品的采摘、收获、保鲜、销售整个环节缺乏一体化的精细化管理。这些薄弱环节都给乡村地区发展数字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缺乏高素质的创新型数字经济人才队伍。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性的因素,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缺乏高素质的创新型数字经济人才队伍。首先,受大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由于城市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中心,在城市可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福利待遇,经济社会发展比乡村地区好,所以乡村地区的大学生、青壮年群体等人才大多流向城市。留守乡村的大多数是老年群体和留守儿童等,乡村日益呈现出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这些老年群体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存在与时代发展相悖的技术代沟,难以通过相关技术培训让他们有效掌握数字技术的运用。其次,乡村地区居民大多思想保守、思维固化,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学习能力弱,又不愿意也不敢尝试接受新事物,害怕遇到电信诈骗等陷阱,给自己和家庭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往往把引领时代潮流的数字经济拒之门外,造成数字经济难以推进。最后,人才结构不合理,既懂数字经济又懂得生产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欠缺。乡村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财富,人力资本具有独特优势,应引导鼓励人力资本流向乡村,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有效统筹乡村振兴。

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不健全不完善。经济的健康平稳有序运行,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健全的体制机制。数字技术从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系统协同等层面赋能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在动力机制、供给方式、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实现服务的精细化和有效性,甚至改变公共服务的底层逻辑。然而,乡村地区受其自身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特殊性局限,发展数字经济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体制机制等不健全不完善。首先,乡村地区面积广阔,土地等生产经营资料权责问题涉及面广,数字经济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顶层设计不完善,数字立法缺失缺位,造成产业结构调整没有成熟的制度法规做保障。其次,党政部门、企业组织和农民群体之间协调机制缺失,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平台,各个主体之间存在“数字壁垒”,农业农村数字信息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再加上基层工作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甚至职责划分不明确,对数字经济等知识领域不太重视,行政水平有待提高。最后,乡村居民数字经济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遇到相关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等,比如习惯性地“遇事找人”而不是“遇事找法”。

三、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针对上述现实困境,需要不断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吸纳数字化高素质人才、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基础、人才支撑和制度保障。

完善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党政部门、企业主体、社会组织等合力作用,全方位一体化推进道路交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数字经济所需的配套设施建设。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并落实《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互联网+党建”对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加大对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开展乡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服务数字一体化提升行动,推动乡村公路的数字化转型,保质保量实现乡村公路互联互通。其次,要抓好乡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网络、数据中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注重发挥好央企国企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作用,也鼓励吸引民营企业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比如四大运营商要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拓展业务注重向乡村地区倾斜,确保信号塔互联网宽带在乡村地区实现全覆盖,同时制定智能手机、电脑等下乡补贴优惠政策,实施提速不涨价网速提升行动,减轻乡村居民的使用成本。最后,充分调动全体乡村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居住村民等投入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让一切生产要素充分涌流,快速补齐数字化运营所需要的相关配套设施短板,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存储、物流等数字化一体化融合发展。

构建高素质的创新型数字经济人才队伍。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确立人才引领乡村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地位,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首先,人才的获得重在培育,要注重组织对乡村当地居民进行数字技能培训,把乡村地区的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一方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可以通过分发数字经济知识宣传读本、广拉横幅标语、开展免费讲座等活动提升乡村居民的思想认识,凝聚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思想共识。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比如开展电脑使用培训、电子商务业务培训等,让乡村居民掌握发展数字经济所需的相关专业技能,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农民。其次,制定落实大学生、技术人才、创业者等返乡就业创业相关激励性政策,提高乡村就业福利待遇,营造优良的环境,吸引掌握数字经济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让乡村地区留得住人,成为吸引金凤凰的梧桐树,让返乡人才能够静得下心、生活得好、扎得了根,为建设富裕美丽家乡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后,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加强乡村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既注重紧跟时代脚步提升已有人才的相关技能,也注重通过交流合作让相关专家学者多给予指导,提升发展数字经济的理论水平和制定决策的科学性,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为高校学生提供相关实践活动的平台,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本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家国情怀,吸引他们投身乡村、扎根乡村、奉献乡村,为乡村振兴输送创新型数字人才。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制机制。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法治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制机制。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特别是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加强对合法性农业数据的法律保护显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需要创新针对性法律制度。因此,政府相关立法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解决好为乡村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所需的法律法规方面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其次,实施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责任机制。比如,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有效协调沟通机制,落实工作人员责任划分,打破“信息孤岛”破除“数字壁垒”,实施数据协同联动,让乡村居民共享“数字红利”。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汇聚民意、集中民智、科学决策,政府部门、乡村企业、社会组织、普通民众等各个群体人员各司其职,拧成一股绳,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站稳站好自己的工作岗位,汇聚起助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最后,落实法治保障的严格实施与实时监督,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化和法治化一体式建设。通过数字赋能落实掌上法律服务平台“一网通管”、“一站式”服务,加强法治宣传,做好普法工作,增强乡村居民的法治意识,畅通法律维权的渠道,加强监督管理,严格保护乡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形成人人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局面。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 中昊智达控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