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地方政府的乡村振兴工作插上“数字翅膀”

发布时间:2024-09-20

新一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数字乡村、智慧城市、数字中国的概念,近几年被频繁提及。今年在疫情防控的环境下,农产品电商、在线助农、农业直播等互联网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不断发布新政策,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农业农村的数字化是一场革命,颠覆了整个农业农村,引发了农业农村的新一轮革命。

数字化是当前世界的大趋势,乡村当然也不例外。

2024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何才能做到呢?报告明确指出,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那么,如何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呢?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给出了十分明确的说明。

其中,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中提到: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统筹建设区域性大数据平台,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涉农信息协同共享。

另外,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这一部分也提到了数字乡村。

数字乡村怎么搞?这大概是地方政府现阶段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最有难度的考题了。


一、数字乡村是什么?

数字乡村作为一种新的乡村社会发展形态,是当今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持续性拓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数字乡村”概念。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刚要》)。《纲要》指出:“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的本质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借由网络空间即卡斯特(Castells)所言的“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内无时间性之信息流动,实现城与乡、区域与整体在场与缺场等空间的资源流动与整合,从而促进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数字乡村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乡村地区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乡村经济、治理、文化、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具体来说,数字乡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村经济数字化: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智慧农业等手段,促进农产品销售、农村旅游、乡村产业等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乡村经济水平。

(二)乡村治理数字化:运用数字化手段,如大数据分析、智能化决策等,提高乡村治理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民主性,实现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乡村文化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和发展,提高乡村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四)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利用数字化手段,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提高乡村公共服务的便捷性、普惠性和均等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乡村地区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让农民享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打破城乡之间的信息壁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治理现代化,提高乡村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数字乡村是一个以数字化为手段,推动乡村经济、治理、文化、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性概念,是乡村地区实现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数字乡村的政策支持

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2019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将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2019年12月,由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编制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在2019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论坛上发布。

2020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对新时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作出明确部署。

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了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目标,部署了8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

2020年7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

早在2021年9月,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的通知,要求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稳步有序推进,合理设置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杜绝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

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构建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治理体系,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2022年9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提出了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进一步优化标准规划布局,突出标准有效供给,强化标准应用实施,为标准化建设引领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保障。

政策的助推引发了数字乡村建设大潮,也加速了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范围的应用与推广。


三、数字乡村建设内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字乡村如何建设,需要厘清数字乡村建设的任务是什么,以及在此基础上需要何种资源予以支撑,并以此来带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

(一)主要领域

1.数字生产

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与农业经济融合之后,可以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销售流通等全过程予以赋能,进而重塑农村经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2.数字生活

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数字技术可以有效重构农村生产要素,扩大农村数字生活的范围。首先,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数字化服务的基础。各级政府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的体系化,着力打造一个多网互联、智能沟通、智慧监测的农村生活数字化模式。其次,数字化服务能够为农民提供个性化需求。

3.数字生态

数字乡村建设中数字生态建设是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以数字技术来推进农村整体生态环境的优化,包括自然、人文及社会生态三个部分。

4.数字治理

数字治理是推动现代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使得乡村内外治理更加高效和智能。

(二)资源要素

1.网络资源

数字乡村建设中,网络资源是首要资源。所谓的网络资源指的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集中构建的互联互通系统。网络的普惠属性,能够打通城乡之间数据、技术、政策等壁垒,促进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及互通。

2.信息资源

信息是数据资源的内容体现,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资源。按照发布主题的差异,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数字资源可以分为政府、社会及个人三类。

3.技术资源

技术资源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资源运用到数字乡村建设中形成的治理技术,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农务等具体的技术


四、数字乡村怎么建?

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提出四项发展要求:

 (一)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加快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力度

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建设智慧农(牧)场,推广精准化农(牧)业作业。

 (二)大力推进农村电商提档升级,做好工程引领、基础建设、人才培育和品牌打造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深化乡村邮政和快递网点普及,加快建成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建设绿色供应链,推广绿色物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乡村新业态。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培育数字乡村建设人才。一是不断丰富农民数字生活价值内涵,注重构建知识更新、创新驱动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体系,培养具有数字意识、计算思维的数字农民。二是加快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各级政府发挥作用,为农民提供在线培训服务,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人才下乡,多渠道、多形式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对农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的数字化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数字化水平和能力,更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三是加速推动农民职业转换和身份转换。抓住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促进农民不断加强学习,成为数字化时代有文化、能创新、敢创业、懂管理、善经营的“数字新农人”。

 (三)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深化应用,加强数据制度、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建设

以大数据作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新抓手。加强数据制度、数据资源建设,在创新完善传统监测统计制度的同时,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资源采集体系,大力拓展物联网、互联网等在线采集新渠道,推动建立政务数据、行业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汇聚共享利用机制,加快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和“数字底图”。 

(四)大力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创新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能力

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能力、乡村信息服务水平和农民数字素养,持续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办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对“新农具”的使用能力。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变革乡村治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新媒体功能尝试打造专属微信群和公众号,以便村民及时充分地了解政务信息、工程建设信息等,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农业农村发展的讨论话题,构建数字化监督平台,使得信息获取更加公开透明,提高乡村治理决策的科学性。

站在县域层面推进数字乡村的建设工作,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制定县域数字乡村发展规划: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制定数字乡村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路径。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地区的信息网络建设和升级。同时,完善与新技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如农田、水利、公路、电力等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优化农村营商环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探索“互联网+农业”等模式,优化农村营商环境。搭建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和商户提供便利化服务。并通过乡长热线、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收集农村营商问题并及时整改。

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应用物联网、智能农机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管理。同时,加强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加强乡村治理数字化: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如建立乡村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村务、党务、财务等信息的公开透明。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加强农民数字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应用能力。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如电商培训、智能手机应用培训等,让农民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活。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资源投入数字乡村领域。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和推进,县域层面可以有效地推动数字乡村的建设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五、数字乡村的建设目标

从《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十大重点任务可以窥见数字乡村建设几大特点:

重点任务一、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推进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

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软件,推动民族语言音视频技术研发应用。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构建为农综合服务平台。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

重点任务二、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夯实数字农业基础。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建设智慧农(牧)场,推广精准化农(牧)业作业。

创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深化乡村邮政和快递网点普及,加快建成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建设绿色供应链,推广绿色物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

积极发展乡村新业态。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乡村共享经济。

重点任务三、 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鼓励农机装备行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信息化与农业装备、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管理融合应用。建设一批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服务体系,支持建设农业技术在线交易市场。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技术专家在线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难题。

重点任务四、建设智慧绿色乡村:建立农业投入品电子追溯监管体系,推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加大农村物联网建设力度,实时监测土地墒情,促进农田节水。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发展绿色农业。建立全国农村生态系统监测平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数据。强化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监测平台,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与保护,实现对农村污染物、污染源全时全程监测。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网络监督,共同维护绿色生活环境。

重点任务五、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利用互联网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智慧广电建设。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博物馆”,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为抓手,推进文物数字资源进乡村。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网络展览,大力宣传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重点任务六、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互联网+党建”。提高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和规划管理信息化。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马上办、少跑快办,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

重点任务七、深化信息惠民服务:在改善民生方面,互联网在农村可以发挥更多作用,特别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基于互联网,让乡村孩子能看到城里名校的课程;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将为广大农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搭建平台和渠道。

重点任务八、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完善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网络提速降费、平台资源、营销渠道、金融信贷、人才培训等政策支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农民提供在线培训服务,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因地制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旅游业、智慧产业园区。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善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重点任务九、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动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强化对产业和就业扶持,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开展对脱贫人员的跟踪及分析,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重点任务十、 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强化一体设计、同步实施、协同并进、融合创新,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感知体验、智慧应用、要素集聚、融合创新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圈,辐射和带动乡村创业创新。

上一篇:2024新能源重卡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下一篇:没有了
如何让地方政府的乡村振兴工作插上“数字翅膀” - 中昊智达控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