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33个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可立项申请资金扶持

发布时间:2022-04-01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22年)》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四”规划》,33个重大农业工程项目目前可申请扶持资金。

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农田水利建设

(三)现代种业

(四)农业机械化

(五)智慧农业

(六)动植物疫病和灾害防控体系建设


农业可持续发展重大工程

(一)养殖场标准化改造

(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

(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五)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民增收重大工程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

(三)基层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五)脱贫攻坚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重大工程

(一)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二)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

(三)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工程

(四)农村公路畅通工程

(五)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房抗震安居工程

(六)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工程

(七)宽带乡村工程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

(一)国土绿化行动

(二)天然林资源保护

(三)新一轮退耕退牧还林还草

(四)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

(五)湿地保护与恢复

(六)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七)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八)生态保护及支撑体系

(九)水生态治理与保护


附:33个重大工程项目


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

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更新提质现有高产田,开展农田灌排设施、机耕道路农田林网、输配电设施和土壤改良等田间工程建设。

(二)农田水利建设

完善灌区骨干工程体系,完成列入规划的434处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251处大型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任务,启动重点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实施田间配套“五小水利”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

(三)现代种业

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重点加强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细胞工程与染色体工程、高效制繁种、种子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种子质量检测等能力建设。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四)农业机械化

突破水稻机插、油菜机播机收、棉花及甘蔗机收等瓶颈,推广大马力、高性能农机和轻便,耐用、低耗中小型耕种收及植保机械、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广烘干机械。

(五)智慧农业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林果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监测分析预警体系。加强设施农业、设施渔业建设。

(六)动植物疫病和灾害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建设草原火灾、雪灾和生物灾害防护设施,改善渔船防灾避灾设施设备,提高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有效防治能力。


农业可持续发展重大工程

(一)养殖场标准化改造

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和水产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改善养殖条件,发展健康生态养殖。

(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因地制宜采取“养、退、休、轮、调”综合措施,推进工程、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将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重金属污染严重的耕地及时退出耕种,对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质乏等不宜连续耕种的农田实行定期休耕。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粮豆轮作、粮经轮作、粮饲轮作等耕地轮作制度。

(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

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突出抓好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开发过度区等重点地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推广精准施肥施药技术和高效施肥施药机械,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技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种植绿肥,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

(五)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在规模化养殖重点区域和种植业优势产区,支持畜禽粪污和秸秆收集、储存转运、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等设施设备建设,加快建设大型农村沼气工程、生产沼渣沼液等高效有机肥。在农膜覆盖量大和农药使用量大的地区,建设废旧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设施和网点。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疫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实现各类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监管信息共享。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农兽药残留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农民增收重大工程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融合发展模式和业态,打造一批农村产业融合领军型企业、培育一批产业融合先导区。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

依托输出地市、县现有开发区和农业产业园等各类园区、闲置土地、厂房、校舍、批发市场、楼宇、商业街和科研培训设施,整合发展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三)基层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建设县、乡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基本实现主要输出地县级服务设施全覆盖。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整合各职能部门涉及返乡创业的服务职能,建立融资、融智、融商一体化创业服务中心。

(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建设油茶、核桃、枣、板栗等木本油料和木本粮食林基地,推进加工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竹业,提高竹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构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人家等相结合的森林旅游休闲体系,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和养老产业。

(五)脱贫攻坚

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动行动和“互联网+”产业扶贫。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施劳务对接工程,引导青壮年劳动力输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做好安置住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档立卡搬迁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有业可就、稳定脱贫。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重大工程

(一)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在距离城镇供水管网较近的农村,通过扩容改造和管网延伸,改善农村供水条件。对部分规模较小、设施简陋的单村供水工程进行配套改造,推进联村并网集中供水。对人口相对分散区域,进行小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置点,新建或改善供水设施。完善净水工艺、配备消毒和水质检测设备。

(二)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

加快新型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置点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改造升级,稳步推进农村电网投资多元化,推进东中部地区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解决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电压不达标、架构不合理、不通动力电等问题,加快藏区和新疆农村电网建设攻坚。

(三)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工程

支持建设生物天然气工程和大型农村沼气工程,向小城镇和新农村社区集中供应高品质生物质清洁燃气,开展多余燃气高值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小型风能、农村绿色小水电、省柴节煤炉灶炕

(四)农村公路畅通工程

全面推进通建制村硬化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推进较多人口聚居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硬化路建设。加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园区路和新型村镇出口路等县乡公路改造。

(五)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房抗震安居工程

改造农村危房1600万户左右,基本完成存量危房改造任务、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

(六)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工程

建设农村地区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利用设施。推行垃圾源头分类、就地减量、资源化利用。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将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在离城镇较远且人口居住较集中的村庄建设村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在人口分散的村庄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

(七)宽带乡村工程

较发达地区推进光纤到行政村、宽带到自然村,欠发达地区重点解决行政村宽带覆盖。边远地区、山区以及海岛等推广应用移动、卫星等无线宽带技术。新规划建设的成片新农村、农牧民安居工程,推进光纤到楼和光纤到户建设到2020年,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3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并逐步实现无线宽带覆盖。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

(一)国土绿化行动

开展大规模植树增绿活动,集中连片建设森林,加强三北、沿海、长江和珠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国家储备林及用材林基地建设,推进退化防护林修复,建设大尺度绿色生态保护空间和连接各生态空间的绿色廊道,形成国土绿化网络

(二)天然林资源保护

将天然林和可以培育成为天然林的未成林封育地、蔬林地、灌木林地等全部划入天然林保护范围,对难以自然更新的林地通过人工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三)新一轮退耕退牧还林还草

实施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扩大退牧还草范围,合理布局草原围栏和退化草原补播改良,恢复天然草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开展毒害草、黑土滩和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

(四)农牧交错带已尽草原治理

大力推广多年生优良牧草品种及其旱作栽培技术,在农牧交错带已垦搭荒草原区建设多年生早作人工牧草地1750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五)湿地保护与恢键

加强长江、黄河沿线等重点区域自然湿地保护,对过度利用、遭受破坏或其他原因导致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湿地,进行综合治理适度开展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保障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

(六)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保护和改善大能猫、朱鸭、虎、豹、亚洲象、兰科、农作物近缘野生植物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扩展拯救繁育和野化放归。加强野外生存繁衍困难的极小种群和极度濒危物种拯救。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七)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实施北方防沙带、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强坡耕地综合治理、侵蚀沟整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万平方公里。

(八)生态保护及支撑体系

建设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推广先进实用防扑火设备和技术,启动重点地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试点。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建设原地保存、异地保存、设施保存相结合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九)水生态治理与保护

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因地制宜恢复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推进重点区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和水污染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逐步压减地下水超采量。



(来源:腾讯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改委33个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可立项申请资金扶持 - 中昊智达控股集团